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的通知
茨竹府发〔2024〕65号
各村(居):
按照区城管局及区农委最新工作要求及区级考核办法的调整,为有效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切实推进我乡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经研究,茨竹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镇乡日常管理工作村居工作考核调整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现将《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对照考核办法及评价标准组织实施。
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
及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
为高质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乡党委、政府部署和安排,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总体目标
全乡内院落、农户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二、考核目的和原则。
(一)考核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激励全乡各村居更好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
(二)考核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客观公正、注重实效,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三、考核范围
5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计37个村(居)民小组。
四、考核内容(考核具体内容见附件1、2、)
考核分为查阅资料、民意调查和实地查看,资料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定期开展评比、定期研究人居环境工作等,实地查看采取随机抽查方式,抽查一个院落,一段公路、一条便道、一段沟渠,一片田间地头。
(一)建机制
乡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管理机制,村、社区制定本村(社区)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强化日常宣传引导,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日常保洁制度,管理工作开展有过程、有落实、有效果。
(二)扫干净
辖区道路、人行便道、农房周围及院坝、田间地头、林间、塘库、公共场所等无白色垃圾、畜禽粪污等,农户庭院(房屋)建筑立面干净整洁,无破损脱落、乱涂乱画等问题,屋顶、门窗、防盗网等干净、整洁、有序。
(三)码整齐
农房房前屋后、院坝及田间地头柴草及其他物品摆放整齐,室内家具、被褥、生活用品、物件等干净整洁、摆放有序。生活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安全、房间实现功能分区。
(四)改陋习
加强宣传、引导、发动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乱放、不乱堆、不乱丢、不乱倒、不乱排、不乱搭等。
(五)见成效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评比。以农户、院落或组为单位,每个季度定期开展赛马比拼活动,以和美院落、清洁农户等形式认真开展评比,评选一批先进典型并张榜公布,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提升农户参与整治积极性。
二是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日常保洁制度,设立农村人居环境监督员,实现村庄环境有人巡,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置,保洁队伍、环境设施得到保障,村庄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三是营造全员参与整治氛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媒体宣传、乡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人居环境管理要求,着力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六)垃圾分类
有序推行垃圾分类,有齐备的宣传设施及资料;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及兑换工作。
五、考核评比
(一)考核领导小组及考核方式
组长:彭思荣、熊卫兵
成员:丁晓双、邓兴田、杨明菁、刘军、冯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村环服务中心,刘军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考核、情况汇总、资金发放等工作。
考核方式:每季度开展1次,由二名以上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参与考核,按照考核评分标准,对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各村(居)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和一个组实地检查评分,按照评分表中的内容扣分并拍摄水印照片作为扣分佐证。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工作报表、相关活动开展情况、上级相关工作督促检查等情况进行考评,实地检查主要检查房前屋后、院坝、田间地头、林间、塘库、公路、人行便道等有无白色垃圾及畜禽粪污,垃圾桶、箱干净、无外溢现象,收集集中、转运及时。
(二)考核时间
1.每季度考核时间不定,考核由乡考核小组办公室负责,每季度考核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以简报形式在全乡通报,同时考核实行计分排名,每季度考核排名在全乡通报。
2.考核得分将作为以奖代补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三)考核计分
1.采取百分制计分,按参加考核人员的平均分值为最后得分。
2.扣分事项。有以下情形的,直接从季度考核综合得分中扣除。
(1)对媒体曝光的问题进行全面督办,凡被中央媒体曝光的当季考核不得分,被市级媒体曝光的每件(次)扣5分,被区级媒体曝光的每件(次)扣2分。
(2)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引发重大信访投诉或舆情事件并造成一定影响的每件(次)扣5分,未按时整改的加倍扣分,直到整改为止。
(3)对乡领导发现并指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扣分。乡领导指出的问题,每件(次)扣1分,督办后未及时整改的加倍扣分,直到整改为止。若乡领导发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不作为,工作严重滞后,被点名批评的,每次扣2分。
(4)凡被区级以上督查发现的问题并被列为督办案件的,每件扣10分,扣完为止。
六、考核结果运用
(一)资金奖补
按每月每组200元补助到村(社区)。其中茨竹社区6个组1200元、盛家村9个组1800元、马家村4个组800元、枣木村6个组1200元、外梁村6个组1200元、 前堰村6个组1200元, 每月小计0.74万元,全年合计8.88万元。
每季度得分在70分以下的不拨付当季度奖补资金,得分70分(含)至80分拨付80%的奖补资金,80分(含)至90分拨付90%的奖补资金,90分(含)以上拨付100%的奖补资金,如果被区级部门督查不合格或者督查导致乡当季度无上级补助资金的取消被督查村(社区)当季度的奖补资金。
(二)资金使用管理。以奖代补资金用于村(居)环境卫生制度建设、清扫保洁、考核评比等,资金使用按村财乡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
(三)对环境管理整治不力的处理
凡乡季度考核得分85分以下,分管领导约谈村、社区支部书记及包村干部。连续两次倒数第一且未达到基准分的(基准分为85分),由乡主要领导对村(居)主要负责人谈话提醒,包村乡干部,包组村(居)干部、村(居)主要负责人年终不评优不评先。
七、本办法自2024年9月起施行,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附件: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
附件
万州区茨竹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
分类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得分标准 |
评价 方法 |
备注 |
组织推进(15分) |
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组织领导机构、有专人负责组织推进示范工作(5分) |
¨各村(居)均有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有专人负责落实。5分 ¨无。0分 |
查看 资料 |
|
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计划或方案(5分) |
¨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专项计划或方案。5分 ¨相关计划或方案中含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内容。3分 ¨无。0分 | |||
会议专题部署(5分) |
¨召开村级或村民小组会议部署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5分 ¨未召开。0分 | |||
长效机制(20分) |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10分) |
¨有上级或本级资金保障,资金使用合规、合理。10分 ¨有上级或本级资金保障。8分 ¨无资金保障。0分 |
查看资料、现场询问 |
|
作业队伍保障机制(5分) |
¨辖区实现清扫保洁队伍全覆盖。按常住人口每300人左右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5分 ¨未按标准建立。3分 ¨未建立。0分 | |||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5分) |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机制,并实地督促指导相关工作。5分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机制。3分 ¨未建立。0分 | |||
现场效果(50分) |
分类收集点设置合理(5分) |
¨有分类收集点,设置地点适宜;收集点中的垃圾分类桶配置合理,方便群众投放垃圾。5分 ¨有分类收集点,设置地点基本适宜;收集点中的分类桶基本合理。3分 ¨有分类收集点2分 ¨无分类收集点。0分 |
查看资料、现 场查看 |
|
分类收集设施设置符合规范(5分) |
¨分类收集设施颜色、标志标识符合相关标准规范。5分 ¨分类收集设施有颜色、标志标识区分,但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3分 ¨分类收集设施无颜色、标志标识区分。0分 | |||
建立可回收物收运体系(5分) |
¨有可回收物回收渠道,至少建有1个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点,村民知晓并使用回收渠道处理可回收物。5分 ¨有可回收物回收渠道。3分 ¨无。0分 | |||
建立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体系(3分) |
¨有就地处理(或外运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措施,方法、措施合理、符合当地实情,并被村民广泛接受。3分 ¨有就地处理(或外运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措施,但处理效果不明显,村民接受度不高。2分 ¨无。0分 | |||
有害垃圾有效收运(2分) |
¨将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并有相应的有害垃圾储存、运输方法和管理措施的。2分 ¨将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但没有相应的有害垃圾储存、运输方法和管理措施的。1分 ¨将有害垃圾归入其他垃圾进行收运的。0分 | |||
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实行扣分制 (30分) |
¨学校、医院、广场等窗口地区周边环境脏污,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摊铺面积≥1m²)。一处扣2分。 ¨道路、居民楼、村居院落、田头地角、山脚边坡等视野范围内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摊铺面积≥1m²)。一处扣2分。 ¨露天焚烧生活垃圾,一处扣2分。 ¨河流、沟渠、池塘等地有漂浮生活垃圾(摊铺面积≥1m²),一处扣1分。 ¨辖区使用露天垃圾池收集生活垃圾,使用不规范垃圾房收集垃圾,一处扣1分。 ¨分类投放收集点(亭)、垃圾箱(桶)、果皮箱等收集容器外观明显污渍、残缺、破损,一处扣1分。 ¨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规范,垃圾箱(桶)、果皮箱等收集容器垃圾满溢,周边地面有较多散落垃圾,一处扣1分。 ¨垃圾箱(桶)、果皮箱等收集容器占用人行道、车行道,影响出行安全,一处扣1分。 ¨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行驶过程中存在“抛、冒、滴、漏”现象,一次扣2分。 ¨垃圾未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箱(桶)等收集容器混装垃圾,一处扣1分。 ¨收运过程中,将前端已经分类的垃圾混装混运,一次扣1分。 ¨各类报表报送是否按时报送,报送内容、报送数据是否符合逻辑,一次(一处)扣1分。 | |||
宣传教育(15分) |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6分) |
¨开展了教育培训,村干部、村党员、村保洁人员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村民知晓垃圾分类常识。6分 ¨开展了教育培训,村干部、村党员、村保洁人员掌握一定垃圾分类知识,村民知晓垃圾分类常识。4分 ¨开展了教育培训,村干部、村党员、村保洁人员、村民知晓垃圾分类常识。2分 ¨未开展教育培训。0分 |
现场询问、问 卷调查 |
|
有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3分) |
¨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的内容中有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3分 ¨没有相关内容。0分 | |||
营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3分) |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画、宣传标语等较多,宣传氛围浓厚。3分 ¨有宣传栏、宣传画、宣传标语等,营造有一定宣传氛围。2分 ¨没有营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0分 | |||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3分) |
¨宣传活动经常,形式多样。3分 ¨开展了宣传活动。2分 ¨未开展宣传活动。0分 | |||
加分项 |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或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纳入乡级以及以上优秀案例,工作经验得到推广的,每次加2分。 ¨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或生活垃圾分类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取得明显实效的,得到乡级及以上认可的,每次加2分。 ¨相关工作、学习、宣传信息被区级以上媒体采纳并报道的,每次加1分。 |
查看资料、现 场查看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