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投资促进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万州招商

破茧成蝶的“小镇突围”——李河镇营商环境优化激活民营经济新生态

日期:2025-03-25 来源:看万州
语音播报

在位于李河镇的武江厂旧址上,修葺一新的老厂房内正轰鸣作响。重庆风盛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改性塑料颗粒从生产线倾泻而出,工人们忙着将产品装车发往长三角。谁能想到,这家年产值上千万的企业,从洽谈到投产仅用四个月。“李河镇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的生产线跑出了‘高铁速度’!”公司厂长盛华于感慨道。

这里的故事,是李河镇营商环境优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作为曾承载三线建设荣光的工业老镇,李河镇凤凰涅槃的闲置资产盘活,重塑民营经济生态。

老厂房的“复活密码”

走进李河中小企业集聚区,斑驳的青砖墙与崭新的柏油路形成强烈对比。这片始建于1965年的厂区,在2007年武江厂重整搬迁后一度荒废闲置。“2023年3月托管协议签订时,厂区里野草长得比人高。”镇经济发展办指着一处改造后的厂房说。如今,这里已入驻四家企业,机器轰鸣取代了往日的沉寂。

变化的背后,是李河镇“把办公桌搬进车间”的硬核改革。李河设立的“企业工作日”,从“走访制”转变为“坐班制”,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从道路油化、自来水引入、消防管道铺设到变压器扩容,40多个瓶颈问题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逐个击破。

“李河镇的投资环境好,干部都是服务上门。”重庆顺乾源新能源科技负责人展示手机里的“企业服务群”,最近一次反映电压不稳的问题,很快就收到了供电部门响应。

政策“滴灌”催生创新雨林

在优皓服饰的智能车间,激光裁床正将布料精准切割。这家企业,去年靠着镇里的政策“滴灌”短短三个月便实现了全面投产。

“民营企业的成长就像孕育幼苗,需要政策精准滴灌。”镇主要负责人说。李河镇将多项惠企政策制成“明白纸”,创新“专员+联络员”制度,让政策红利直达“最后一公里”。

政企双向奔赴中,招商专班为每个项目定制《要素保障清单》,用承诺换来投资协议的历史新高。

数据见证诚意:两年,共为20多家企业和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需求,帮助申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升规上限和专精特新等政策奖励。

更难得的是“全周期陪伴”——重庆风盛环保从落地到成功申报创新型、专精特新资质,以及实现升规上限仅用一年半时间。

产业链“串珠成链”的乡镇实践

在风盛环保的原料仓,来自武江园的塑料原料堆成小山。下游的起航新材料将这些颗粒加工成管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过去采购原料要跨省,现在隔壁园区就能解决。”风盛环保生产主管算过账:运输成本下降30%,交货周期缩短五天。这种“隔墙供应”模式,正是李河镇“链式招商”的成果。

镇招商专班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动态更新的“产业链图谱”。新材料、轻工制造等产业板块间,用红蓝线标注着企业的供需关系。“我们不仅要招企业,更要重视生态。”镇招商办介绍,通过挖掘现有企业上下游需求,目前成功取得了储备项目5个,在谈项目5个,达成意向协议4个。

站在修葺一新的武江园远眺,武江厂老烟囱与现代厂房相映成趣。这片曾经凋敝的土地,如今涌动着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澎湃动能。正如镇党委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所言:“营商环境没有终极版,只有升级版。李河镇要用‘永远在线’的服务,续写三线精神的新篇章。”

记者手记

从“等企业上门”到“陪企业成长”,李河镇的蜕变揭示了一个深刻逻辑:乡镇经济的突围,不仅需要硬件的更新,更要打破思维的围墙。当“店小二”精神融入企业服务的毛细血管,那些曾被遗忘的工业基因,终将在新时代破土重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