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加快瀼渡河流域治理 预计7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万州时报讯 (记者 应凤林)日前,记者走进甘宁镇永正村水产养殖基地,波光粼粼的池塘内,有鱼儿时时跃出水面。基地管理员指着鱼塘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池塘,它的全称是“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基地”。记者看到,封闭的池塘里有一套流水养殖系统,通过全智能系统控制方案和机械的推动,清除养殖固体排泄物,具有低碳、高效、循环的特点,在保证养殖水质良好的同时,水产品产量比普通鱼塘高出一倍多。
这是我区在瀼渡河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带来的可喜变化之一。去年我区报国家发改委批准,获得了三峡库区瀼渡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项目涉及甘宁镇、龙沙镇、瀼渡镇、分水镇、柱山乡5个乡镇,治理农田面源污染面积27760亩,总投资4811万元。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针对农村污染现状,重点开展了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四大治理。”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流域治污模式主要包括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一体化”的能源生态模式、“径流集蓄再利用”治理模式以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据了解,农田面源污染采取径流集蓄再利用,通过修建山坪塘、蓄水池、生态拦截沟和生物拦截带等工程,收集农田径流和渗漏排水,有效阻截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及氮磷养分,减少水土流失和氮磷残留向水体的迁移。
在畜禽养殖污染方面,主要针对瀼渡河流域200至10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农户,对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种养一体化、三改两分再利用等模式处理畜禽粪污;对于生猪当量不足50头的散养农户,按照养殖规模建设10-5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治理污染。
水产养殖污染是建设分隔式池塘清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减排等工程,推广应用生态净水、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水产养殖减排技术。
地表径流污染则是针对流域内10至20户的居民点,对污染物进行防控和修复,综合组装配套推广各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投入品流失对水体的污染。
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截至目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35家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有32家完成100%工程量,小型养殖户污染治理项目已完成50%工程量;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量50%;830盏太阳能杀虫灯项目已安装完毕;水肥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工程量50%;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工程已完成50%工程量;水产养殖减排工程目前已完成50%工程量。整个项目总体已经完成工程量70%以上,预计在7月底可全部完工,8月完成区级初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