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境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101MB1851982G/2024-00222
[ 发文字号 ] 万州环函〔2024〕7号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8-26
[ 发布日期 ] 2024-09-05

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9-05 来源: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复函

民盟万州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工业源减污降碳的建议》(第20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能耗。

2023年我区单位GDP能耗0.36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5%,较2020年累计降低约5.2%

(二)工业能源消耗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00.11万吨标煤,同比上升18.2%;其中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376.04万吨标煤,占规上工业总能耗93.98%,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3%,十四五期间累计下降约6.4%

(三)新型能源。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268.22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232.95万千瓦,占比为86.85%;清洁能源装机容量35.27万千瓦,占比为13.15%,其中水电20.08万千瓦,风电8.52万千瓦,光伏发电5.17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5万千瓦。

(四)碳排放。

2020-2023年全区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估算,2020-2023全区碳排放量分别为 691.59932.901170.641324.33万吨,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710.861.051.12tCO2/万元。

(五)工业固废。

2023年,我区115家规模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46.6万吨,综合利用量18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28.15%。其中,九龙万博产生赤泥501万吨,占我区一般工业固废总量的77.48%,综合利用量为55.8万吨,综合利用率11.14%。若不将九龙万博公司赤泥纳入计算范围,我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68%

二、相关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推动重点领域绿色转型。

推动工业提速增效,指导湘渝盐化、威科赛乐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万州绿色智造赋能中心成功认定市级重点绿色制造综合服务平台。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武陵光伏发电、经开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万州蒲叶林风电场三期(扩建增容)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全区清洁能源装机突破35万千瓦,占比超过13%。持续探索转型金融发展万州模式,不断扩大试点规模与质效,印发《万州区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4年版)》(万州府发〔202414号),2024年版转型金融万州标准扩大至13个领域、23个行业、297项标准;转型项目库企业数量从首批63家增加至130家,累计完成转型金融贷款77笔、贷款金额30.3亿元。

(二)强化能耗总量强度调控。

严格执行项目节能审查制度,2024年上半年,我区共完成4个项目节能审查,其中市级审批2个,区级审批2个。持续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加快实施湘渝盐化煤气化节能改造、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西南水泥回转窑系统节能减碳技改等项目。其中湘渝盐化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项目对生产车间内的联碱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联碱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能源消耗降低约2.5万吨标准煤,每年可为企业减少20万立方米污水排放,联碱生产系统清洁生产水平将达到二级以上,可实现年产值32.81亿元,税收2.04亿元,相较于改造前分别增加0.53亿元和0.71亿元。

(三)培育绿色制造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库,会同市节能中心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重点用能企业,对标国家、市级绿色工厂、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等标准,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深入开展绿色生产水平评估、节能诊断,帮助企业达标创建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单位,全面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的精准度和含“绿”量。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市级绿色工厂6家、市级绿色园区1个、市级能效领跑者1家、市级水效领跑者1家。

(四)开展工业节能改造。

一是指导企业实施湘渝盐化联碱装置绿色固碳升级改造、九龙万博赤泥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降碳技改项目;二是配合市经济信息委,顺利完成我区湘渝盐化、国能、西南水泥等企业节能监察工作和诗仙太白、江东机械等企业工业节能诊断工作;三是指导重庆三峡绿色智造赋能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平湖金龙稳压、九龙万博保温降噪等10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大力推动万州经开区厂房屋顶等光伏项目建设。

(五)实施工业源碳排放管理。

一是深度参与全国和全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我区工业碳排放重点单位温室气体减排,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19-2020年、2021-20222个碳排放履约周期内我区工业碳排放重点单位累计履约碳排放4122万吨,圆满完成碳排放履约任务。二是实施绿色低碳创新行动,打造工业源重点行业减污降碳示范应用工程。持续推动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创博低碳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CCUS)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设计碳捕集规模为1万吨/年。主要通过特殊膜分高法+化学吸附捕捉九龙万博热电联产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托专业设备制成氢气、碳酸氢钠等资源化产品。预计下半年该项目将进场施工。

(六)治理现有工业“三废”污染。

一是强化污染源头控制。通过优化能源结构、督促工业企业采取有效的废气收集处理措施、设置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在线监控设施、涉VOCs企业优先使用低(无) 含量原辅料、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高效工艺和设备等措施,减少工业废气污染物产生量。二是强化企业大气污染排查整治。重点对企业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活性炭治理设施等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共排查企业78家次,发现涉气问题8个,已完成整改8个。三是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指导园区企业完成涉气企业绩效评级工作。强化园区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扬尘管控,开展应急预警重点时段巡查,督促园区企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落实好减排措施;加强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管理维护,并强化值班值守,确保系统发挥作用。四是开展园区管网排查整治。加强园区雨污管网问题摸排,及时完成问题整治。五是强化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九龙园、天子园、高峰园、新田园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20241-6月共处理污水77.29万吨,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六是加强园区入河排污口监管。加强重点排污单位、重点入河排污口监管,确保水质达到管理要求。

(七)强化工业源执法监管。

一是依法推动随机抽查监管。2023年全年共抽取企业304家,全区涉企联合执法检查51家,检查发现问题24个,整改问题24个。二是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2023年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164家次,发现问题203个,整改问题203个。三是重拳出击形成强力震慑。2023年全年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1起,罚款206.3万元,收缴罚款184.8万元,其中移交公安机关涉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1起,查封扣押3起。四是依托科技赋能优化执法手段。非现场执法检查优先使用视频用水用电监控、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实施监管,开展非现场执法42次,约谈督办企业40家次,发现问题线索5件。五是防范化解环境隐患风险,守好环境安全底线。持续开展2023年环境安全风险大排查,环境部门排查237家次,覆盖企业201家,完成率100%。督促环境风险企业落实自查自纠共1969家次,覆盖率为100%,发现问题隐患27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八)建设智慧环保提升监管效能。

我区与中国环科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市第一个与中国环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的区县。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助力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智慧化;充分发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院士团队优势,为万州生态环境风险防范问症把脉,围绕万州化工园区、涉危险废物涉重金属企业等风险防范重点领域,指导万州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环境应急能力;助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科研水平提升,谋划共建三峡库区科研实践基地等。当前我区智慧环保平台正在进行招投标,预计年底完成初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绿色发展有待提高。

一是绿色发展水平不够高。我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数量在渝东北排名第1位、全市排名第17位,国家级绿色园区暂未实现零的突破。二是企业绿色转型难度较大。目前全市层面暂未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部分企业在开展绿色项目技改时存在改造意愿不强、成本高等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我区现有规模以上高能耗工业企业52家,占全区规上工业总数的26.8%,主要集中于电力、化工、非金属矿物、有色金属等行业,综合能耗占全区规上工业的93.98%,产值占63.45%,产业发展对资源消耗型工业依赖较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碳排放增长压力较大。

从碳排放源分析,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我区最大碳排放源,占比超85%。近年来我区重点工业项目用能需求旺盛,产生大量碳排放。如九龙万博项目,2023年排放量327.2198万吨,占2023年全区排放总量的24.7%。当前,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初步建立,完成我区“十四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任务重压力大。

(三)工业固废治理难度大。

赤泥的大规模低成本综合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九龙万博项目投产后,虽然在如何实现赤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上不断探索推进,但截至目前仍没有较大突破。2023年,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28.15%,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4%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开发,稳步加快替代力度和节奏,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建成投产经开区屋顶光伏发电、三峡水利武陵光伏发电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序时推进全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引导工商业企业、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利用并就近消纳,力争全区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万千瓦。力争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李家坪风电场、万州蒲叶林风电场三期(扩建增容)项目并按期建成投产,全区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大型工商业企业入驻,全面提升地方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

(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聚焦双碳和能耗双控目标,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二是针对六大高耗能行业、十大高耗能产品,建立企业能效动态管理清单,对标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强化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处理工业企业节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为重点,抓好先进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清洁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及招商引资工作,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

(三)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一是支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能效未达到准入水平的设备、工艺,组织市节能中心、能源监测中心等专业机构入企开展绿色生产水平评估,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发展一批分布式光伏、储能项目,推动企业能效提升。二是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协同改造,发挥市级绿色制造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推动主要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促进生产过程中物流、用能精细管理。三是大力宣传清洁生产、节能、节水、固废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不断提高先进成熟技术普及率,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优化升级。

(四)完善工业节能降碳管理。一是探索建立火电、水泥、化工等我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预警管控机制。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监测和预警。二是深度参与全国和全市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绿证交易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三是实施绿色低碳重点行动和示范工程,包括开展绿电消纳利用、生态系统碳汇应用、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零碳低碳园区建设等。

(五)加强工业“三废”污染综合治理。对于当前重中之重的九龙万博“赤泥”问题,下一步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提高水泥行业赤泥利用量。通过开拓新市场和采取有效的激励、补贴等手段,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实现水泥行业年销售120万干吨赤泥。
二是源头减少赤泥产生量。对比目前使用的矿石,圭亚那高品位铝土矿的赤泥产生量明显减少,预计2025年起,每年进口圭亚那高品位铝土矿500万吨,预计年减少赤泥产生量约90万干吨。三是启动高铁赤泥选铁。通过高梯度磁选和重力选矿联合工艺,每吨赤泥可生产0.3吨铁精粉,即减少30%的赤泥排放量。计划本月完成高铁赤泥选铁项目备案,并同步启动前期工作,力争在2025年8月建成投产,预计年减少赤泥排放量约66万干吨。四是加快推进赤泥炼铁试验。赤泥炼铁工业性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目前正在优化工艺参数和确定设备选型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根据试验数据,待工业化推广条件成熟后,可实现年处理150万干吨赤泥的生产线。

(六)持续强化工业执法监管。一是在执法练兵上取得新突破。总结经验,借鉴学习,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高标准推动执法大练兵出品质、出成效。二是在助企纾困上彰显新担当。采取差异化执法,实施正面清单制度,突出包容审慎,教育和引导企业自觉守法,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依法规范实施行政处罚,对恶意排污和环境违法行为整改不力企业,利剑高悬。三是在守牢底线上获得新成效。持续督促企业深入自查,做到辖区环境风险企业隐患排查全年全覆盖,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四是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新作为。畅通受理渠道,全力做好环保举报投诉工作,持续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行动。

此复函已经江文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的意见,请填写在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反馈我们,以便我们改进工作。

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

2024826

(联系人:瞿书锐,电话:023-5837115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