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信息 > 补贴依据

重庆市万州区乡村振兴局重庆市万州区医疗保障局万州银保监分局关于印发2023年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1-09 来源:区乡村振兴局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乡村振兴局

重庆市万州区医疗保障局

万州银保监分局

关于印发2023年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有关街道办事处,有关保险公司:

现将2023年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万州区乡村振兴局                             重庆市万州区医疗保障局

                        万州银保监分局

                       2023年1月13日

2023年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

“渝快保”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保障成果,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根据《关于印发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工作方案的通知》(渝乡振发〔202288)和市级相关会议精神,结合万州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区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商保承办、市场运作”的原则,优化调整“综合防贫保”,采取定额资助参保的形式,引导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购买“渝快保”(即“重庆渝快保”),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长效机制,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 主要内容

将“综合防贫保”医疗救助部分调整为资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其他因灾因意外等风险防范纳入“一事一议”救助。从2023年起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结束,通过定额资助参保的形式,积极推进“渝快保”参保,强化医疗负担预警监测,提升政策干预前瞻性,增强帮扶救助时效性。

(一)参保对象。全区所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含风险消除)均可自愿购买“渝快保”。

(二)参保方式。“渝快保”实施个单参保原则,通过重庆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渝快保”参保通道,实现投保自动识别身份,直接享受补贴扣减。

(三)资助标准。“渝快保”普惠款为69/人,升级款为169/人。2023年定额资助标准为:脱贫人口购买“渝快保”普惠款和升级款均按50/人定额资助;监测对象购买“渝快保”普惠款按69/人全额资助,购买升级款按150/人定额资助。2024年、2025年补贴标准根据2023年实施效果优化调整后确定。

(四)承保机构。延续由“综合防贫保”原有参与公司承保,份额和方式保持不变,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州分公司牵头负责全区“渝快保”参保工作。

(五)进度安排。参保截止时间为228日,参保率力争春节前达30%,力争2月底前达95%4月底前完成投保资助。

三、 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渝快保”是对现有医保待遇的有益补充。区乡村振兴局要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调度和资助补贴。区医保局要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情况统计和数据台帐,做好医保方面的信息数据共享。万州银保监分局要加强保险公司参保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参保行为。各镇乡街道和村居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主动配合保险公司开展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意识,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保,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居民医保应保尽保和“渝快保”愿保尽保。保险公司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主动对接镇乡街道,争取村居大力支持,做好参保具体工作,完善投保手续和参保人员统计,确保2月底前高质量完成参保任务。

(二)落实资金支持。在2023年第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安排中落实市级财政衔补助资金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渝快保”进行资助。本方案印发前已自行购买2023年“渝快保”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据实补助应享受的财政补助金额。本方案印发后参保的,据实核算后向承保机构拨付资助补贴。

(三)加强风险调节。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建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渝快保”赔付调节机制。实际赔付率不足80%(含)的,将在“渝快保”下年度资助保费补贴中予以扣减。具体调节方式以市局通知为准。

(四)加强督导调度。集中参保期间,建立半月通报制度,定期调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资助参保情况,对进度缓慢、排位靠后的镇乡街道开展督导、约谈。各单位要做好“渝快保”赔付情况的跟踪监督,强化风险防范,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真正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